凌晨三点画完最后一笔,聊聊第五人格同人创作的快乐与秃头
昨晚赶稿到凌晨三点,画完最后一张红蝶同人图的时候,突然发现左手还攥着半块已经硬掉的巧克力。这大概是我这个月第七次在画第五人格同人时忘记吃宵夜了——说来好笑,两年前刚接触这个游戏时,我连简笔画都画不利索,现在居然能靠着同人创作接到商单。
为什么第五人格的同人圈特别疯
空调外机在窗外嗡嗡响,我翻着去年至今的136张练习稿突然意识到,这个游戏的同人生态确实有点邪门。你看《阴阳师》的同人大多走精美路线,《原神》二创更偏向技术流,但第五人格的创作圈子里总能看到各种离大谱的尝试:
- 用咖啡渍晕染出监管者黑影的「咖啡渣画法」
- 把游戏地图画成儿童绘本风格的系列作品
- 甚至有用监控摄像头拍素材的「真实系同人」
去年网易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,第五人格同人作品日均新增3000+,这个数字在非节假日期间能稳定在前三。我认识的好几个画师都是从画第五同人开始接商稿的,包括现在某知名动画公司的角色设计组长。
角色设计里的魔鬼细节
边啃着硬巧克力边翻速写本,突然发现约瑟夫的怀表链子我画错了十七次。这个游戏的服装设计藏着大量维多利亚时期的彩蛋:
角色 | 历史原型彩蛋 | 最容易画错的部分 |
红蝶 | 日本大正时期发簪 | 振袖的褶皱走向 |
守墓人 | 19世纪掘墓人工具 | 铁铲的磨损痕迹 |
有次我在漫展上遇到游戏原画组的老师,他说最崩溃的就是看到同人作品里监管者的武器比例失调——比如小丑的火箭筒实际应该比游戏里显示的更长,这是为了游戏性做的妥协。
从火柴人到商稿的野路子进化史
2019年我刚开始画第五同人时,第一张作品是火柴人版的园丁。现在看当时的线稿简直羞耻到脚趾抠地,但意外的是在贴吧收获了23条鼓励评论。后来才知道,第五人格社区有个「萌新保护期」的潜规则:
- 前10张作品大概率会收到详细指导
- 角色冷门度与反馈热情成正比
- 画崩的监管者可能被玩成新梗
记得画第一张完成度较高的入殓师时,有个细节怎么都画不好——棺材的金属包角。后来在某个凌晨两点的同好群里,居然有位学文物修复的姐妹发了1870年英国棺材五金件的论文截图给我。这种莫名其妙的专业支援在同人圈里居然很常见。
那些年我们集体踩过的坑
马克杯里的咖啡早就凉透了,但想起去年「集体翻车事件」还是想笑。当时新角色"心理学家"上线,整个圈子都在画她的标志性动作——结果99%的人都画错了手指角度。后来原画师放出设计稿,大家才发现参考的是弗洛伊德病例手记里的某个姿势。
常见的新人雷区还有这些:
- 把园丁的草帽画成农夫款(实际是改良版淑女帽)
- 调香师香水瓶的液体量总是画多
- 忘记囚徒手套上的电路板纹路
最离谱的是去年微博上有位画师把杰克的手套画反了,结果这个错误版本因为看起来更涩,反而被疯传成了二设。后来官方周边真的出了这个版本的立牌,同人圈的反哺能力有时候强得可怕。
当同人创作遇上游戏更新
凌晨四点窗外开始有鸟叫了,突然想起上个月新监管者"歌剧演员"上线时的盛况。那天我的数个画师群里同时炸锅,因为她的面具设计明显参考了巴洛克时期威尼斯面具,但裙摆剪影又带着洛可可风格。这种混搭让同人创作出现了两个极端流派:
考据派 | 三天内扒出7本欧洲戏剧史文献 | 连裙撑钢丝数量都要还原 |
魔改派 | 第二天就出现赛博朋克版设计 | 面具改造成全息投影装置 |
最绝的是有位大学生把歌剧演员的技能特效画成了京剧水袖,这个脑洞后来被两千多人转发。游戏策划甚至私信问他能不能借用这个创意——你看,同人创作有时候比官方更敢玩。
天快亮了,电脑边已经堆了五个空咖啡罐。突然发现去年画废的三十多张草稿里,居然有张机械师的同人被猫咪踩过脚印。当时气得要死,现在看那个爪印倒是和角色机油污渍莫名契合。可能这就是创作最真实的状态吧,永远有意料之外的瑕疵,也永远有下一张画等着去完成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