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宗教团体:性教育活动的新风尚
香港性活动日:宗教团体活动的台前幕后
周六早晨的佐敦道,李太太提着菜篮经过社区中心,电子屏正滚动着「性健康讲座」的预告。她笑着和街坊打趣:"现在的教会活动真时髦,连这些话题都搬到台面上讲啦。"这样的场景,正在香港各个角落上演。
当十字架遇上安全套
香港基督教青年会(YMCA)的性教育课堂总带着咖啡香。负责同工阿Ken说:"去年我们在油麻地会所办了12场亲密关系工作坊,参加者从16岁到62岁都有。"他们设计的「圣经中的情感智慧」课程,把《雅歌》与现代两性沟通技巧巧妙结合。
机构 | 年度活动量 | 主要形式 | 数据来源 |
香港佛教联合会 | 23场 | 禅修+情感讲座 | 《2023宗教活动年报》 |
天主教香港教区 | 17场 | 婚前辅导班 | 教区教务处公开数据 |
道教青松观 | 9场 | 养生讲座 | 观内公告统计 |
法会现场的粉红手册
去年佛诞日,志莲净苑的义工发现个有趣现象:领取《正念相处之道》手册的年轻人,比拿传统结缘品的多出三成。这本由心理学博士与法师合著的小册子,用「十二因缘」解读现代恋情,在社交媒体被疯传。
- 基督教:侧重婚姻神圣性教育
- 佛教:强调缘起性空的感情观
- 道教:从阴阳调和谈两性养生
活动背后的暖心设计
深水埗的天主教堂最近添置了隔音谈话室,本堂神父解释:"很多街坊想咨询私密问题,但听见告解室开门声就退缩。"他们现在提供匿名咨询卡,可以预约专业人士面谈。
跨宗教的默契
虽然教义不同,各团体在活动设计上却达成微妙共识:
- 避开绝对化的道德评判
- 提供可操作的建议
- 保留后续咨询渠道
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的工作人员林姊妹说:"有位阿伯连续三个月来参加活动,后来才知道他是帮读大学的孙子取资料。"这种代际互助,成了活动意外的温暖收获。
当传统遇见现代
黄大仙祠旁的凉茶铺,常能听见街坊讨论:"现在连月老科仪都教手机交友注意事项,真是与时俱进。"道教联合会的线上讲座《云篆传情》,把符箓文化转化成现代情感沟通符号,点击量突破十万次。
夜幕下的维多利亚港,教堂尖顶与摩天大楼的霓虹交相辉映。某个活动散场时,听到年轻人和同伴说:"下次带你来听,比Tinder教程实在多了。"海风捎着零星笑语,融进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里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