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举组队活动攻略:如何保持队伍活力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科举组队活动攻略:如何让小队像茶馆说书一样热闹

老张蹲在茶摊边上,嘬着发苦的茶叶沫子直叹气:"昨儿个组的那帮秀才,开场两炷香就吵得像菜市口砍头似的..."这话听得隔壁桌几个书生直缩脖子。科举组队这事儿,可不比单打独斗,要让五六个读书人拧成一股绳,比叫八哥背《论语》还难。

一、组队不是拉郎配

瞅见街口王媒婆说亲没?得门当户对!去年顺天府有支"全进士"队,结果写策论时五个人抢着当爹,最后交卷时辰到都没吵出个章程。

科举组队活动攻略:如何保持队伍活力

1. 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

  • 经义活字典:能把《四书章句集注》倒着背的老学究
  • 策论鬼才:常在茶馆听时政的机灵鬼
  • 诗词快手:七步成诗不在话下
组队类型 成功率 常见问题
全科均衡型 68% 决策效率低
专长突出型 52% 偏科严重

二、让队伍像揉面团似的越揉越筋道

记得东街孙麻子的抻面摊吗?面团要醒要揉。上月礼部试有个小队,每天卯时准点在城隍庙枣树下碰头,跟衙门点卯似的。

2. 议事要学庙会摆摊

  • 辰时三刻:交换昨夜读书心得
  • 午时:模拟策论接龙
  • 酉时:互批文章,用朱砂笔圈点

城南赵举人那队有个绝活——把《资治通鉴》里的典故编成莲花落,背书记得特别牢。这就好比腌咸菜,得找对料。

三、别让队友当"独行侠"

茶楼说书先生怎么吊住客人?得留扣子!有个小队定了个规矩:谁要连着三天不发言,就罚给全队抄《永乐大典》目录。

3. 学学镖局走镖的暗号

  • 敲茶盏三下:要换议题
  • 翻书页五张:急需支援
  • 摆砚台对角:请求休整

西市布庄掌柜的闺女说,她们队里用绣花样当暗号,牡丹样代表要补充例证,竹叶样表示需要理逻辑。这法子比县太爷的惊堂木还灵光。

四、给驴子眼前吊根胡萝卜

码头扛大包的都知道,晌午那顿得见着肉星。有个寒门小队约定:谁文章被选作范文,就凑钱给他买刀宣纸。

激励方式 见效速度 持久性
物质奖励
名誉激励

听说有个夫子拿自己胡子打赌:要是学生组队上榜,就剃了留了三十年的美髯。结果那帮小子玩命学,愣是把夫子的胡子保住了。

五、吵架要像炒糖栗子

前街炒货铺的刘老汉有诀窍:火候到了得离火。上届会试有队秀才为"盐铁论"吵得面红耳赤,最后竟想出用算盘推演赋税的法子。

4. 学医馆抓药的分量

  • 三成火药味:刺激思路
  • 七成蜂蜜水:调和矛盾
  • 适时撒把芝麻:转移话题

城南米铺的伙计说得好:"拌嘴要像淘米,把沙子滤出去,留下白生生的米粒儿。"他们队里有个规矩——吵不过三回合必须有人打圆场。

六、别把弦儿绷得太紧

城隍庙前耍猴戏的都知道,要让猴子摘了帽子还得给把瓜子。有个小队每逢初一十五就去河边对飞花令,对不上的人要学青蛙叫。

昨儿个看见几个书生在酒肆玩"经史子集"牌,输的人要拿《千字文》编段子。这法子比摇头晃脑背书强,柜台的酒坛子都听得直晃荡。

七、学庄稼汉看天吃饭

老农种地要看节气,组队也得把准脉。有个小队发现申时头脑最灵光,就把策论讨论挪到那时辰。这就跟赶早市买菜似的,图个新鲜水灵。

时辰 适宜事项 忌讳
卯时 背诵经文 复杂讨论
午时 头脑风暴 精细修改

城西豆腐坊那对兄弟更绝,按着更鼓声调整功课:一更背诗,二更练字,三更对弈醒脑。豆腐磨得细,文章也磨得光。

八、要像补衣裳似的查漏补缺

东门裁缝铺周大娘有双利眼,哪个线头都逃不过。听说有支队伍每旬搞"揭短会",专门互相挑文章毛病,挑得准的赏块桂花糕。

前几日路过书院,听见里头嚷着"这段该用《汉书》典故!""那个对仗不如改作流水对!"走近才知是在模拟考官互评,激烈得跟打擂台似的。

护城河边的柳枝抽了新芽,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石桌上铺纸研磨。穿青衫的那个突然拍腿大笑:"有了!把盐税比作腌菜坛子,这个比喻妙啊!"旁边的同伴急忙蘸墨记下,笔尖在宣纸上沙沙作响,惊起了柳荫下打盹的老猫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