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丝活动策划:打造媒体“铁杆盟友”的秘诀
粉丝活动策划书:如何把媒体关系从"点头之交"变成"铁杆盟友"
上周末在咖啡店遇见做市场的老张,他正为新品发布会的媒体邀约发愁:"明明准备了通稿,怎么到现场就三家小媒体?"这场景是不是特眼熟?咱们今天就聊聊,怎么在粉丝活动策划里,把媒体关系从临时租用变成长期持有。
一、媒体关系不是临时抱佛脚
记得去年某手机品牌的新品发布会吗?他们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在科技媒体做产品故事连载,结果当天自媒体直播观看量突破2000万。这告诉我们:媒体关系就像腌泡菜,时间越长越入味。
筹备阶段 | 传统做法 | 进阶玩法 |
---|---|---|
活动前30天 | 群发媒体通稿 | 定向提供独家素材 |
活动前15天 | 确认到场名单 | 联合策划预热内容 |
活动现场 | 安排媒体签到 | 设置媒体专属体验区 |
1.1 媒体资源库要像中药铺
千万别学我邻居小王,每次活动都现找媒体。建议按这个方子抓药:
- 主流媒体:人民日报、新京报(基本盘要稳)
- 垂直媒体:36氪、虎嗅(精准触达目标人群)
- 本地媒体:城市晚报、交通广播(接地气必备)
- 自媒体矩阵:行业TOP50的KOL(传播放大器)
二、给媒体老师递话筒的正确姿势
前阵子某综艺节目录制,给每位到场记者准备了定制收音麦,这事儿在媒体圈传了小半个月。想要建立真关系,得学会换位思考。
2.1 媒体需求三件套
- 独家内容(就像老饕追求头锅汤)
- 采访便利性(位置、网络、电源缺一不可)
- 时效性保障(别让记者熬夜赶稿)
媒体类型 | 内容偏好 | 接触时段 |
---|---|---|
日报 | 新闻时效+深度解读 | 上午10-11点 |
周刊 | 故事化报道 | 周四下午 |
视频平台 | 现场花絮+短视频 | 活动当天实时 |
三、维护关系的"三三制"原则
见过小区物业怎么维系业主吗?好的媒体维护就该像物业管家:
- 每月3次非任务性沟通(节日问候不算)
- 每季度3次内容合作
- 每年3次线下茶叙
3.1 媒体维护工具箱
某知名车企的市场总监有个绝招:给合作媒体建专属素材库,包含:
- 品牌高清图库(随时更新)
- 高管采访金句集
- 行业数据月报
有次半夜12点接到记者紧急约稿需求,他们五分钟就调出所需资料。这种雪中送炭的操作,比送十份中秋礼盒都管用。
四、避坑指南:那些年我们踩过的雷
去年某快消品牌在媒体答谢会上搞抽奖,结果特等奖被自媒体小编抽中,这事儿闹得主流媒体集体失声。记住这些血泪教训:
- 别用同一套话术对接所有媒体
- 避免在非工作时间打扰
- 重要信息务必书面确认
踩坑场景 | 正确姿势 | 参考案例 |
---|---|---|
媒体邀约 | 提前确认报道角度 | 小米新品发布会 |
素材提供 | 准备多种格式版本 | 华为媒体资料包 |
舆情应对 |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| 海底捞公关手册 |
五、把冷板凳坐热:长期关系养成记
某国产美妆品牌坚持给合作媒体寄产品试用装,连续18个月后,竟有记者主动提议做品牌专栏。维护媒体关系就像煲汤,火候到了自然香。
- 建立媒体人职业档案(记住小编升主编)
- 定期分享行业洞察(不当伸手党)
- 重要节点手写祝福(春节比圣诞重要)
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老张发来消息说试用了我们的方法,这次媒体到场率提高了60%。其实媒体关系没那么玄乎,就像邻居串门,常走动自然就熟了。下次活动前,记得先把媒体老师的喜好清单准备好,说不定他们比粉丝还期待你的下一次策划呢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