趣味翻牌蛋仔派对怎么玩
凌晨3点,我终于搞懂了趣味翻牌蛋仔派对的全部玩法
昨晚刷短视频看到几个小孩围在桌子前大呼小叫,凑近才发现他们在玩一种叫"趣味翻牌蛋仔派对"的新桌游。作为资深桌游爱好者,我立刻下单买了套基础版,结果拆开包装那刻就懵了——五颜六色的卡牌、造型各异的塑料蛋仔,还有本像天书一样的说明书。
现在凌晨2:47分,在喝了三杯咖啡、试玩了六局之后,终于摸清了门道。这游戏其实特别适合朋友聚会,但网上的教程都太官方了,我来写个真人实测版。
这堆塑料蛋仔到底是干嘛的?
拆开盒子你会看到:
- 48张圆形卡牌:直径8cm左右,比扑克牌厚实,正面是各种图案(后面细说)
- 12只彩色蛋仔:塑料材质,底部有磁铁,能吸在卡牌上
- 1个转盘:用来决定行动顺序的,边缘有6种指令
- 3颗骰子:不是普通骰子,上面印着特殊符号
最让人困惑的是那些卡牌图案:有的画着煎蛋,有的是破碎的蛋壳,还有戴着墨镜的耍酷蛋仔...后来发现这些分为三类:
基础牌 | 煎蛋、荷包蛋等常规图案 | 游戏开始时全部正面朝上 |
功能牌 | 闪电、问号等特殊符号 | 触发额外效果 |
隐藏牌 | 金蛋、臭蛋等稀有图案 | 需要特定条件才能翻开 |
游戏准备:比想象中麻烦那么一点点
凌晨1:23分那局就毁在没做好准备工作。正确的开局姿势应该是:
- 把所有基础牌洗匀后正面朝上铺在桌面(功能牌先不放)
- 每位玩家选3只蛋仔放在自己面前当"储备"
- 转盘放中间,年纪最小的玩家先转(别问我为什么,说明书写的)
- 功能牌单独洗牌后放在旁边当抽牌堆
注意!卡牌要铺成蜂巢状而不是方阵,相邻牌必须边对边接触。我们第一次玩摆成了矩形,结果发现根本没法判断"相邻"关系。
差点让我们友尽的几个核心规则
玩到第三局才搞明白的几个关键点:
- 蛋仔放置规则:每次只能把蛋仔放在没有相邻蛋仔的卡牌上(即每个蛋仔周围一圈牌必须空着)
- 翻牌触发条件:当某张牌周围所有相邻牌都被放了蛋仔时,这张牌立即翻转
- 连锁反应:翻牌可能引发新的相邻关系变化,会产生连续翻牌效果
最坑的是功能牌效果。有张画着爆炸图案的牌,翻开时要把周围所有蛋仔炸回玩家手中。昨晚小王就是靠这张牌逆风翻盘,气得小李差点掀桌。
实测有效的三种必胜策略
经过通宵测试,发现这几个套路特别管用:
1. 边缘包围法
优先在场地边缘放蛋仔。因为边缘牌天然少几个相邻位,更容易触发翻牌。昨天用这招在最后三回合翻了5张隐藏牌。
2. 功能牌钓鱼
故意在已知功能牌周围留一个空位,等对手去触发。有次我留了个问号牌旁边的位置,下家果然中计翻开,结果抽到"所有玩家交换蛋仔"的坑爹效果。
3. 蛋仔储备控制
别急着用完蛋仔。保留1-2只在关键时刻用,特别是看到有人要凑成翻牌条件时,可以突然插入破坏阵型。这个需要多练才能掌握时机。
你可能遇到的五个坑爹状况
根据《桌游设计心理学》(马克·罗斯温德,2018)提到的"意外性原则",这游戏设置了太多让人措手不及的设计:
- 臭蛋陷阱:翻开臭蛋牌的玩家要立即归还两个蛋仔给银行
- 时间漩涡:某些功能牌会强制改变行动顺序
- 蛋仔绑架:金蛋牌可以偷走相邻位置的任意蛋仔
- 连锁崩塌:一次翻牌引发连续反应可能清空半个桌面
- 转盘诅咒:转到骷髅头标志必须立即弃掉一个蛋仔
昨晚最戏剧性的一局是小张马上要赢了,结果触发连锁反应连翻7张牌,最后被一张"全员归还蛋仔"的功能牌绝地反杀。
适合什么场合玩?
凌晨4:15分终于玩累了,总结出这几个最适合的场景:
- 朋友聚会破冰(前两局肯定会有人大叫"这什么鬼规则")
- 家庭游戏日(但小心小朋友输急了会哭)
- 桌游吧挑战赛(我们打算下周去挑战隔壁学校的战队)
- 等人凑齐时的热身游戏(一局大概20-40分钟)
咖啡喝完了,天也快亮了。最后说个冷知识:说明书第13页用小字写着,如果你连续三局第一个出局,可以解锁"蛋仔毁灭者"成就卡——这大概就是设计师的恶趣味吧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