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地求生爬上山的终点在哪
绝地求生爬上山的终点到底在哪儿?老玩家熬夜整理的干货
凌晨三点半,第27次从艾伦格的山顶摔下来后,我叼着快燃尽的烟头突然意识到——这游戏里最玄学的可能不是枪械后坐力,而是那些看似能爬却永远到不了顶的山头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,那些年我们追过的"山顶见"。
一、地图设计里的视觉陷阱
开发组在2018年的技术访谈里提过(记得当时泡面汤洒在键盘上),所有山脉都设置了三种高度层:
- 装饰层:就是远处看着很壮观的贴图,比如米拉玛西南角的红色岩壁
- 交互层:能真实攀爬的地形,通常有刻意安排的落脚点
- 空气墙层:离山顶最后20米左右的死亡区域,角色会鬼畜滑落
地图 | 经典坑爹点位 | 实际可到达高度 |
艾伦格 | 监狱后山 | 海拔187米(标高点下方平台) |
米拉玛 | 水厂北侧悬崖 | 距离峰顶11米处强制滑落 |
二、物理引擎的隐藏规则
去年测试服更新日志第47条用小字写着:"攀爬系统现在会动态计算体力消耗"。翻译成人话就是:
- 60度坡面:每米消耗0.8体力
- 75度以上:每米消耗1.5体力且伴随随机滑落
- 背三级包时:所有消耗×1.3倍
我拿小本本记过,在萨诺地图东北角,同样的路线空手能上去,带着大狙就必定在最后三米表演太空步。这破机制害得多少伏地魔在决赛圈功亏一篑啊...
2.1 那些年我们信过的邪
凌晨四点十三分,突然想起坊间流传的玄学:
- 按住Ctrl键能减小滑落概率(实测无效)
- 面朝岩石倒退着爬(亲测摔得更惨)
- 切第一人称视角增加稳定性(心理作用)
三、开发者埋的彩蛋
2020年某次线下活动,喝高的地图设计师说漏嘴:"有些山顶放了两年前测试用的物资点"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总有人执着于攀登——
比如在维寒迪的K镇后山,确实存在一个隐藏平台。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:
- 第三圈毒开始收缩时
- 身上携带少于3个绷带
- 连续跳跃7次触发地形bug
上周战队里的小王试了整整通宵,最后发现要在特定月光角度下才能卡进去。这特么比高考数学压轴题还烧脑...
四、实用攀登指南
烟灰缸已经堆成小山了,说点实在的:
地形特征 | 成功率 | 备选方案 |
有零星灌木 | 78% | 沿着植物根系路径 |
裸露岩石 | 32% | 找青苔生长面 |
雪地痕迹 | 91% | 跟随动物脚印 |
记住啊兄弟们,看到山脊线突然变成纯色贴图,赶紧收手!那是系统在提醒你"这地儿没做碰撞体积"。上次不信邪非要去摸天堂度假村的彩虹岩,结果在空中飘了半分钟才落地成盒。
窗外鸟都开始叫了,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雨天地图所有山的可攀登高度会降低约15%,因为...算了太困了改天再写。反正下次看见队友执着爬山,你就知道该不该跟着犯傻了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