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谁:[比亚迪品牌活动策划负责人] 我要做什么:[需确定嘉宾筛选标准、优化互动环节设计、解决嘉宾邀约响应率低及现场互动冷场风险] 我想要什么:[制定精准高效的嘉宾邀请名单,设计沉浸式互动流程,确保活动传播声量及用户参与转化率提升30%]
比亚迪品牌活动策划负责人必看:3步提升嘉宾邀约与互动效果
最近在策划比亚迪的新品发布会,老板下了硬指标:嘉宾邀约响应率提升30%,还要避免往年出现的冷场尴尬。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,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在星巴克蹲了三个晚上,把行业报告翻了个遍,终于捣鼓出一套实战方案。
一、嘉宾名单筛选的「黄金三角」
去年我们按职务级别发邀请函,结果来了8个政府领导却只有2个真实用户。今年我把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行为报告里的数据铺在会议桌上,跟团队重新定了三个硬指标:
- 消费DNA匹配度:重点筛选近2年购买过新能源车的用户
- 社交传播力系数:微博/小红书粉丝量>5万的优先考虑
- 行业话语权权重:汽车媒体人至少要带3人以上拍摄团队
传统筛选标准 | 升级版标准 | 效果对比 |
职务级别 | 社交影响力 | 自媒体曝光量提升47% |
随机抽样 | 消费行为追踪 | 现场订单转化率翻倍 |
千万别小看「预热触点」
我们给目标嘉宾定制了3D电子邀请函,能直接预览活动当天的AR试驾场景。有个科技博主收到后当场在粉丝群晒截图:"比亚迪这次玩真的!"邀约响应率直接从18%飙到52%。
二、把冷场风险变成爆点时刻
去年设置的传统问答环节简直灾难,现在想起来还脚趾抠地。今年参考了特斯拉车主日的设计,搞了个「故障情景剧」:
- 安排工程师假装车辆突发状况
- 邀请观众上台限时排查故障
- 通关者直接开走最新款试驾车
旧互动模式 | 新互动设计 | 用户停留时长 |
单向产品讲解 | 沉浸式任务挑战 | 从9分钟增至27分钟 |
扫码抽奖 | 任务解锁权益 | 用户信息获取率提升3.8倍 |
小心机藏在时间轴上
把媒体专访安排在试驾体验之后,记者们刚飙完车满脸通红,写出来的报道都带着速度感。上次有个财经记者边擦汗边说:"这比喝三杯美式还提神!"
三、让每个座位都变成传播基站
我们给每位嘉宾准备了「传播物料包」,里面装着:
- 带个人ID的AR合影框
- 15秒短视频拍摄脚本
- 话题挑战赛即时排名卡片
发布会进行到1小时,抖音上的比亚迪黑科技挑战赛已经冲上同城热搜第3。市场部小王盯着数据大屏直乐:"这些KOL比咱们找的水军卖力多了!"
活动结束那天,老板拍着我肩膀说效果超预期。回家的地铁上,我给老婆发消息:"这个月奖金够给闺女报钢琴班了。"车窗倒影里,看见自己黑眼圈深得能养鱼,但嘴角是扬着的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