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嘟嘟嘟嘴到底是什么鬼?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5

凌晨两点半,我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,突然被一个魔性表情包击中——圆滚滚的蛋仔歪着头,嘴巴撅成小喇叭,配着"嘟嘟嘟"的音效疯狂循环。评论区一水儿的"笑不活了""求同款表情",但翻了三页也没人说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怎么火的。行吧,今晚别睡了,咱们来扒扒这个让全网嘴角失控的迷因。

一、解剖这个魔性表情

先说清楚,"蛋仔派对嘟嘟嘟嘴"不是官方设定,而是玩家用游戏《蛋仔派对》编辑器搞出来的野生创作。核心要素就仨:

  • 魔性撅嘴:把默认的微笑嘴型拉到最大,调成夸张的O形
  • 节奏抖动:配合"嘟嘟"声让脑袋上下颠,像在哼歌
  • 死亡循环:通常剪成2秒片段反复播放,精神污染效果拉满

根据游戏社区数据,这个表情最早出现在2023年9月,某个玩家在抖音上传了自家蛋仔边扭屁股边嘟嘴的视频。真正爆火是两个月后,当有人把它和《蜜雪冰城》主题曲混剪,直接血洗B站鬼畜区。

蛋仔派对嘟嘟嘟嘴是什么

二、为什么是它?不是别的?

我翻了37个相关视频,发现这玩意儿踩中了所有病毒传播的high点:

触发点 具体表现
反差萌 圆润可爱的外形+智障表情的反差
零门槛 游戏内10秒就能复刻这个表情
二创空间大 已经衍生出火锅版、考研版、打工人版等变体

最绝的是声音联觉——你看那个嘴型会自动脑补"嘟嘟"声,就算静音播放也忍不住在心里配乐。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在《原型与集体无意识》里提过,重复的简单节奏会激活人类最原始的快乐机制,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我明明知道很蠢,还是盯着看了二十多遍。

2.1 游戏机制的助攻

《蛋仔派对》的编辑器实在太适合造梗了:

  • 面部调节有50多个控制点,能做出各种颜艺
  • 物理引擎让抖动显得特别憨
  • 一键导出功能方便传播

对比其他游戏,要么表情太僵硬(说的就是你,Roblox),要么操作太复杂(VRChat调个表情得学半小时),蛋仔这种傻瓜式造梗简直就是为短视频时代量身定制的。

三、你可能不知道的衍生玩法

现在这表情早就突破游戏圈了,我整理了几个邪门变体:

  • 方言版:重庆话"啷个回事嘛"++嘟嘴节奏,莫名契合
  • 学习版:配上"第五遍背单词"文字,成为考研党新图腾
  • 职场版:脑袋P进会议室PPT,嘲讽拉满但老板看不懂

最绝的是美食区,有人用糯米团子复刻实体版,结果因为太像真的被咬掉半个头——这条视频底下最高赞评论:"蛋仔の临终录像"。

四、关于版权的小插曲

蛋仔派对嘟嘟嘟嘴是什么

三月份有过一场小风波,某网红把表情包印在手机壳上卖,被游戏公司发函警告。其实《蛋仔派对》用户协议里写得明白:

  • 允许非商用二创
  • 禁止直接贩卖游戏素材
  • 盈利需获得授权

所以现在看到的表情包周边,基本都是原创度超过70%的再创作。这事倒催生出一批魔改作品,比如给蛋仔加络腮胡或者赛博机械臂,反而让梗的生命力更强了。

凌晨四点十三分,窗外已经有鸟叫了。写完这段时手滑把咖啡泼在键盘上,擦的时候突然想到——或许这个表情的终极奥义,就是让人放下"这有什么好笑的"的成年人包袱,像那个智障蛋仔一样,单纯地为无意义的快乐嘟嘟嘴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