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跟朋友聚餐时,大伙儿聊起最近社区广场的义卖活动,张姐突然一拍大腿:"你们知道吗?老李上个月在超市门口扫码领鸡蛋,结果银行卡被盗刷了三千多!"这话让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凝重。其实这类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,今天咱们就唠唠如何在参加活动时保护好自己的"钱袋子"和"小秘密"。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3

一、活动现场的三大诈骗套路

活动安全提示:防范诈骗与保护个人信息

菜市场门口抽奖送电饭煲、商场周年庆扫码领礼品、社区义诊免费测血压...这些看似温暖的活动里,可能藏着精心设计的陷阱。

1. 网络钓鱼新花样

  • 虚假报名链接:某市马拉松活动期间,30%的报名者收到过带病毒的"赛程调整通知"
  • 二维码调包:骗子用透明贴纸覆盖正规二维码,扫码瞬间信息就进了贼窝

2. 面对面骗术升级版

  • "工作人员"核对信息:要求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说是备案用
  • 中奖代领服务:以缴税为由要求提供银行卡验证码
诈骗类型 常见话术 防范要点
信息收集 "填问卷送小礼品" 查看主办方资质
网络诈骗 "点击链接确认报名" 官方渠道二次核实
数据来源:《2023年全民反诈白皮书》、公安部刑侦局

二、保护个人信息的实用妙招

上次陪老妈参加健康讲座,发现很多老人直接在登记表上写真实生日。其实可以用"年份+1月1日"这样的变形记法,既方便记忆又安全。

1. 证件信息保护法

  • 复印件标注"仅限XX活动使用"
  • 手机号中间四位用号代替(如1385678)

2. 密码安全小窍门

别再用"123456"或者生日当密码啦!试试把活动名称拆解成密码:比如"夏日狂欢节"可以变成Xrkhj_0723

三、突发情况应急手册

记得去年美食节,隔壁摊位收款码被掉包,三个小时白干。现在主办方都会在显眼位置贴防伪标识,扫码前记得用手指搓搓看是不是贴纸。

遇到可疑情况,记住这个"三不原则":不慌张、不操作、不泄露。第一时间联系穿制服的工作人员,或者直接拨打110咨询。就像小区王警官说的:"宁可错过十个优惠,也别踩中一个陷阱。"

最后提醒大家,参加活动时多留意警示公告栏,很多案例都是血泪教训换来的。特别是带着老人孩子一起的,提前说好"个人信息就像家里的钥匙,不能随便给人配"。多留个心眼,咱们的日子才能更安心嘛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