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创始人:藏在萌系画风背后的游戏圈老炮儿
凌晨三点盯着电脑改代码的时候,李楠大概没想到自己做的这个圆滚滚的蛋仔,后来会在商场里被小朋友追着要签名。作为《蛋仔派对》的创始人,这个总穿着格子衬衫的程序员最近突然被拉去参加行业峰会,主持人介绍他时总爱说"这位是创造国民级休闲游戏的...",这时候他就会把话筒往旁边推,嘟囔着"都是团队功劳"。
从学霸到"游戏修理工"的奇妙转折
2008年浙大计算机系实验室里,导师发现有个学生总在深夜偷偷编译游戏引擎——这个挂着黑眼圈的学生就是李楠。当时他正在帮隔壁美术系的同学修《魔兽世界》模型,结果修着修着就给自己修出了新爱好。
- 2010年:毕业直接扎进上海某大厂当"游戏医生",专治各种程序bug
- 2014年:带着三个同学在居民楼创业,做出爆款《天天飞车》的竞品
- 2017年:项目被收购后突然消失,后来被发现在日本秋叶原抓娃娃机
"那台抓娃娃机的爪子特别松..."他后来在采访里突然跑题,"但那种机械结构让我想到物理引擎的碰撞检测..."这种奇怪的联想后来直接催生了蛋仔的Q弹手感。
为什么是蛋?一个被忽略的用户洞察
2019年团队脑暴会上,美术总监第18次被否方案后摔门而出。李楠蹲在消防通道抽烟时,注意到清洁阿姨手机里存着孙子画的简笔画——几个歪歪扭扭的圆圈,但每个都带着不同的表情。
传统方案 | 蛋仔方案 |
复杂角色造型 | 可自定义的纯色蛋型 |
固定表情系统 | 玩家手绘表情贴纸 |
标准动作模组 | 基于物理引擎的随机翻滚 |
测试版刚上线时,有个小学生误把番茄酱涂在平板上,结果系统居然识别成了腮红特效。李楠看到后台数据突然坐直:"这个bug别修!"现在游戏里超过37%的UGC内容都带着这种意外产生的创意。
那些藏在代码里的执念
凌晨四点的办公室,主程发现李楠又在重写跌倒动画的算法。"至于吗?"同事揉着眼睛问。"当然至于!"他指着屏幕上的蛋仔,"你看它撞墙时如果是左侧着地,右腿应该要下意识蹬两下..."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节控,让游戏里的每个蛋仔都像被注入了灵魂。
服务器第一次崩溃那天,团队在茶水间急得转圈,李楠却盯着监控屏幕傻笑——原来同时在线挤爆的玩家们,自发在登录界面用排队功能玩起了贪吃蛇。这种意料外的玩家行为后来直接变成了官方玩法。
不按常理出牌的运营鬼才
当竞品都在砸钱买量时,李楠带着团队做了三件怪事:
- 把客服系统改成人工智障模式,故意用错别字回复玩家
- 在游戏里埋了个需要500人同时踩才能开启的隐藏地图
- 春节活动发的是手工写的"压岁钱代码"(真的能兑换0.88元)
最绝的是去年儿童节,他们偷偷把游戏图标换成黑白像素风,结果次日留存反而涨了15%。数据分析师发现,很多成年玩家专门回来截图发朋友圈:"这波回忆杀我吃了"。
现在你打开游戏,还能在设置-关于我们里找到彩蛋:长按版本号会出现李楠的录音:"别加班了,快去睡觉!"——虽然他自己从来做不到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