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第五人格琴谱遇上梦核音乐:一场诡异又上头的听觉实验
凌晨3点,我第20次循环播放那段用钢琴弹奏的《红教堂》变调旋律,左手不自觉在桌面上敲着节奏——这玩意儿后劲比我想象中大多了。事情要从两周前说起,当时在音乐学院的学弟突然给我发了段音频:"姐你听这个,第五人格BGM被改成梦核风格了,现在抖音都杀疯了..."
一、什么是让年轻人上头的"梦核音乐"?
说实话第一次听到"梦核"(Dreamcore)这个词时,我脑子里浮现的是某种新型电子芯片。直到看见Spotify上相关歌单的播放量暴涨300%,才意识到这玩意儿已经悄悄渗透进Z世代的歌单。简单来说,梦核音乐就像是用声音搭建的《盗梦空间》折叠城市:
- 记忆错位感:总觉得自己小时候听过但死活想不起来
- 失真处理:像隔着十层毛玻璃听收音机
- 诡异童谣元素:八音盒音色+跑调的人声采样
- 突然的静默:就像老式磁带突然卡带的那0.5秒
日本作曲家Hachi在2016年发布的《迷宫绘本》被公认是梦核鼻祖,但真正出圈还是靠TikTok上那些用《玩具总动员》片段配阴间BGM的短视频。
二、第五人格BGM的先天优势
作为非对称对抗游戏的配乐,《第五人格》原声带本身就带着股神经质的美感。网易公开的官方数据显示,游戏内使用率最高的三种音色是:
音色类型 | 占比 | 经典案例 |
走调钢琴 | 43% | 军工厂追逐战BGM |
黑胶底噪 | 27% | 里奥的回忆地图环境音 |
机械齿轮声 | 18% | 疯眼机关墙启动音效 |
这种配置简直是为梦核改编量身定做的。去年有位叫"电路板烤鱼"的UP主把《永眠镇》BGM降速60%后,意外发现旋律里藏着段酷似《两只老虎》的变奏——这个视频现在播放量已经突破800万。
2.1 玩家自制的魔改风潮
在网易大神社区扒了三天琴谱后,我发现玩家们的改编大致分三个流派:
- 解构派:把监管者脚步声做成工业噪音循环
- 怀旧派:给《湖景村》加入90年代电子游戏音效
- 意识流派:用约瑟夫照相声做ASMR式触发音
最绝的是B站用户@雾霭沉钟做的《红蝶主题曲》Remix,把日本能剧唱段和游戏里的金属碰撞声叠在一起,听着就像有蝴蝶在脑浆里扑棱翅膀。
三、手把手教你制作梦核版琴谱
凌晨4点37分,我的咖啡已经见底。但既然答应要写教程,就干脆把刚实验成功的三段式魔改大法分享出来:
第一步:基础旋律提取 用Sonic Visualiser打开游戏原声,找出主旋律的钢琴轨。重点截取那些带轻微走音的部分——比如调律师主题曲里故意弹错的几个和弦。
第二步:制造"既视感" 把速度降到原曲的40%-60%,然后在Final Cut里做这三件事:
- 每隔15秒插入0.3秒空白音频
- 叠加八音盒音色层(推荐Spitfire的免费音源)
- 混入老式电视机开关机的"啪嗒"声
第三步:终极调味 这才是最玄学的部分。试着在副歌部分加入:
- 倒放的雨声
- 用变声器处理过的中文数字广播
- 你自己小时候的录音(找不到就用ASMR咀嚼声替代)
上周我用这个方法改的《白沙街疯人院》BGM,发到网易云之后收到条神评论:"听到1分17秒的时候我家猫突然对着音响鞠躬..."
3.1 这些坑千万别踩
在炸坏两个音响之后总结的血泪教训:
致命错误 | 翻车案例 | 科学解释 |
高频段过多 | 网友@电子咸鱼做的版本引发耳鸣投诉 | 8kHz以上声波会刺激前庭神经 |
BPM低于40 | 有听众反映听着听着呼吸暂停了 | 人类正常呼吸频率是12-20次/分钟 |
四、为什么这种音乐让人欲罢不能?
凌晨5点09分,窗外的鸟开始叫了。我盯着《科学报告》上那篇关于"不和谐音成瘾"的论文突然想通一件事:第五人格梦核改编的魔力,本质上是在模拟《梦的解析》里说的"阈限状态"——就是半梦半醒时那些似曾相识又支离破碎的画面。
游戏原声设计师@网易音频组老陈去年在采访里说过个细节:他们故意把某些音效的频率调到195-205Hz之间,这个区间会激活大脑的岛叶皮层——就是专门处理"诡异但迷人"情绪的区域。
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半夜听改编版的《圣心医院》BGM时,明明怕得要死却忍不住单曲循环了吧?那种感觉就像明知衣柜里可能有怪物,还是忍不住想拉开一条缝偷看。
咖啡杯已经空了,显示器光照在墙上的第五人格海报上,红蝶的眼睛好像在反光。我把刚做好的《湖景村》变奏版拖进播放列表,想着明天——啊不,今天下午还要去琴房试试那个用约瑟夫技能音效当节拍器的点子...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