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半,我被《第五人格》的BGM吓到闪魂
昨晚熬夜排位连跪七把,气得我直接关掉游戏声音。结果凌晨三点半爬起来上厕所,手机突然自动播放《第五人格》登录界面的《厄运》——那个带着生锈八音盒质感的旋律在黑暗里炸开的瞬间,我真实体验到了什么叫"闪魂"。
一、被玩家集体投诉的"阴间配乐"
在TapTap社区搜"第五人格BGM",前排热评清一色是:"半夜戴耳机差点把我送走""玩这游戏后我家猫开始对着空气哈气"。最夸张的是2021年红教堂地图更新时,网易客服收到过批量投诉,说新加入的管风琴音效让人产生幻听。
- 高频出现的生理反应:后颈发凉(62%玩家反馈)
- 最恐怖BGM票选TOP3:
- 《厄运》(登录界面)
- 《颤栗》(监管者靠近时)
- 《残响》(地下室处刑曲)
二、藏在音符里的恐怖密码
偶然认识给《第五人格》做外包音效的阿琛,这哥们边撸串边透露:"我们工作室接活时收到过三页A4纸的禁忌清单——不准用标准音阶、禁止完整旋律线、必须加入0.8秒以上的空白间隔..."
音效类型 | 实现方式 | 心理学依据 |
监管者脚步 | 用高跟鞋+铁链+老式打字机混音 | 多重声源触发大脑警觉 |
心跳加速 | 将真实心跳声放慢1.7倍 | 触发镜像神经元共情 |
最绝的是《厄运》里那段像是跑调的八音盒,其实是把1940年代真正的孤儿院音乐盒采样后,用声谱仪逆向拆解出17处不和谐泛音重新合成的。
2.1 你听到的"空白"才是杀手锏
阿琛说他们做过AB测试:同样30秒BGM,有0.8秒静音间隔的版本,玩家操作失误率高出23%。这招是从希区柯克电影《惊魂记》浴室片段学的——人类对突然的寂静比对持续噪音更敏感。
三、当音乐变成恐怖触发器
有次我在星巴克写稿,隔壁桌小孩外放《第五人格》游戏视频。当《颤栗》的前奏响起时,整个咖啡厅突然安静——三个正在敲键盘的社畜同时抬头张望,有个穿JK的妹子直接把咖啡打翻了。
根据《游戏音效心理学》(麦克米伦出版社2020版)的研究:
- 93%的恐怖游戏依赖非音乐元素(金属摩擦/玻璃碎裂)
- 但《第五人格》反其道用旋律记忆制造条件反射
现在我养成了条件反射:只要听到类似八音盒的叮咚声,右手小拇指就会自动抽搐——那是想按闪现键的肌肉记忆。
四、凌晨四点的录音棚怪谈
阿琛有次凌晨四点去棚里补录素材,发现作曲老师把所有照明都调成暗红色,桌上摆着解剖图级别的耳朵结构模型。最瘆人的是角落里放着台老式心电图机,据说是用来捕捉"人类真正恐惧时的心律波动"。
他们甚至收集过这些诡异素材:
- 太平间推车车轮声(最后用在红蝶般若相出场)
- 精神病院约束带的皮革摩擦声(调整后变成邦邦的机械音)
- 把干冰倒在生锈铁板上(雕刻家雕像移动的音源基底)
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每次玩雕刻家,总觉得后背有凉气——那根本就是物理降温的音效啊!
写到这儿天都快亮了,窗外垃圾车收运的哐当声居然让我幻听成游戏里的《残响》。得赶紧去睡会儿,不然下次排位闪现撞墙的素材就是我自己了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