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器人活动招生策划:让科技教育走进每个家庭
周末去闺蜜家做客,她家7岁的小宝正拿着自己组装的机器人满屋子跑。孩子眼睛亮晶晶地说:"阿姨你看!这是我的巡逻车机器人,能帮妈妈查煤气有没有关好。"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,机器人教育还只是少数孩子的兴趣班,现在连社区超市老板都来咨询课程了。
一、找准目标人群的"痒点"
上周在社区广场做市调,碰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60%的家长觉得编程是未来必备技能,但其中80%的人说不清scratch和Python的区别。这就像大家都知道要补维生素,但具体缺哪种却说不上来。
- 5-8岁家长:关注动手能力和专注力培养
- 9-12岁家长:焦虑小升初科技特长加分
- 13+青少年:需要明确的学习成果展示
真实案例:菜市场里的招生奇迹
老张在生鲜市场开了家机器人教室,他把学员制作的"智能菜价播报机器人"摆在摊位前。这个会说话的铁盒子不仅带来围观,当月报名量直接翻了三倍——家长们突然发现,原来机器人真能解决实际问题。
二、线上线下组合拳怎么打
观察少儿英语机构的推广时发现,他们在地推时会给家长看往届学员的英文演讲视频。受此启发,我们把孩子的机器人参赛视频做成15秒挑战卡,扫码就能看到自家孩子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。
渠道类型 | 转化率 | 成本/学员 |
抖音挑战赛 | 12.7% | ¥80 |
社区科学角 | 23.5% | ¥150 |
家长社群裂变 | 34.2% | ¥40 |
三、让科技课接点"地气"
上个月帮朋友机构策划母亲节活动,让孩子们改造扫地机器人,给妈妈写藏头诗程序。看着妈妈们边擦眼泪边发朋友圈的样子,就知道这个创意成功了。关键是要找到科技教育和情感共鸣的结合点:
- 把单片机课程包装成"家庭安全小卫士"项目
- 用机器人编程实现爷爷奶奶的生日惊喜
- 结合校园实际问题设计解决方案(如自动收作业机器人)
藏在玩具店里的招生密码
儿童乐园的扭蛋机被我们改造成"机器人零件收集站",每次游玩都能获得不同元件,集齐10种可兑换体验课。这个妙招让周边3公里的潜在客户主动上门,转化率比传统地推高了18倍(据QuestMobile线下场景数据)。
四、口碑传播的蝴蝶效应
邻居王姐最近逢人就夸:"没想到学机器人的孩子,现在都会自己修台灯了!"我们趁机推出"家电小医生"实践活动,孩子们带着工具包上门帮邻居检修简单故障。这种真实场景的成就感,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。
傍晚路过小区花园,总能看到孩子们围在新安装的"编程积木墙"前比拼创意。这些由往届学员设计的互动装置,默默讲述着成长故事。某个雨后的黄昏,看见个小男孩指着墙上的作品说:"妈妈,我也想做出会浇花的机器人。"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