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世界dongdong:一个普通玩家的深夜碎碎念
凌晨2点37分,我第N次摔下自己搭的悬崖楼梯。电脑屏幕的蓝光打在脸上,手边可乐罐里的冰块早就化完了——这大概就是《我的世界》玩家的日常吧。今天想聊聊这个叫"dongdong"的梗,虽然它可能连正经彩蛋都算不上,但莫名其妙就成了我们圈子里的暗号。
一、dongdong到底是什么鬼
第一次在服务器听到有人喊"dongdong快跑",我还以为是什么新出的MOD生物。后来才发现,这玩意儿压根不存在于官方设定里。根据老玩家口述史(其实就是去年夏天的聊天记录),这个梗大概是这样演变的:
- 2019年:某个主播把苦力怕爆炸声听成了"dongdong"
- 2020年:贴吧有人用"东东"代指所有未知生物
- 2021年:缩写进化成拼音"dongdong",特指那些让你建筑突然消失的意外
现在你去B站搜"MC dongdong",能看见二十多种不同解读。有人说是末影人的小名,有人坚持是1.17版本删掉的铜傀儡,最离谱的说法认为这是Notch家狗的名字...
二、为什么我们需要dongdong
玩过《我的世界》的都知道,这游戏有时候玄学得让人发指。比如你明明在平原地带,突然就被地下岩浆烧死了;或者驯服的狼好端端坐在家里,下次登录就消失了。这时候比起查wiki,我们更习惯说:"又是dongdong干的吧?"
游戏现象 | 科学解释 | 玩家解释 |
箱子物品消失 | 区块加载错误 | dongdong来偷材料了 |
村民突然改职业 | 工作站点被重置 | dongdong给他转职了 |
这种集体创作的神秘学特别有意思。就像小时候相信床底下有怪物,现在30岁的人了,对着像素方块还是愿意保留点幼稚幻想。
2.1 从梗到亚文化
去年有个叫"DongDong保护协会"的服务器,规则特别神经病:
- 禁止在dongdong出没地(其实就是随机坐标)建房子
- 每月要交"保护费"(其实是给新人发福利)
- 见到紫色粒子效果必须喊"dongdong万岁"
结果你猜怎么着?三个月涌进来八千多人,网易版还专门出了个同名材质包。这种自发性创作,可比官方更新有意思多了。
三、关于dongdong的冷知识
翻了好多古早论坛帖,发现这梗比想象中更有料:
1. 2018年Minecraft Earth测试版里,真有组数据标签叫"mob_dong",但后来证实是开发人员把"dragon"拼错了...
2. 在基岩版代码中,生物生成概率参数写着0.0013%,玩家们硬说这是dongdong的刷新率
3. 红石大佬们做过"dongdong检测器",原理特简单——当玩家死亡原因无法识别时,聊天栏就自动刷屏"⚠️dongdong警报"
最绝的是去年愚人节,Mojang在更新日志写了句"Fixed dongdong spawning in nether",结果全球玩家集体找了一整天。
四、创造模式下的社会学观察
说真的,比起那些正经游戏测评,我更爱看凌晨三点的服务器聊天记录:
"刚才dongdong把我钻石镐变木镐了!" "胡说!明明是你自己误操作" "我录屏了!2分17秒那里有紫色残影!" "那是你显卡掉帧..."
这种对话重复了千万次,但每次都能引发新战争。后来有人整理出《dongdong判定手册》,包含二十多条伪科学标准,比如:
- 必须是无法立即复现的bug
- 要伴随至少一个巧合(比如刚好在满月时)
- 受害者必须处于饥饿状态
现在想想,我们可能集体患上了《我的世界》版司汤达综合征——对着像素世界产生了过度的情感投射。
五、当官方玩起梗来
2022年民间发起"寻找dongdong"活动,要求Mojang正式加入这个生物。虽然没成功,但官方在Minecraft Live上玩了把骚操作:
主持人突然说"糟糕,dongdong把提词器吃了",镜头马上切到乱码屏幕。这个即兴演出直接让直播热度涨了40%,比公布新生物还管用。
后来有个离职员工爆料,说办公室真有人做过dongdong的建模:
- 结合了恼鬼的翅膀
- 用了逆转的村民AI(专门破坏而非建设)
- 音效是倒放的唱片13号
可惜最终因为"不符合游戏哲学"被毙了。不过想想也是,《我的世界》的魅力不就在于这些似是而非的传说吗?
窗外天都快亮了,我的悬崖别墅还是没封顶。聊天框里又有人在喊"dongdong来收保护费了",这次我决定主动交两组腐肉——万一真能换到钻石呢?反正《我的世界》嘛,信则有不信则无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