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跟着工会进山打猎,原本是件让人兴奋的事儿。可上次老张他们组在青龙峡闹出的事儿,愣是把三只幼崽山麂当成年兽给误伤了——这事儿给咱们工会提了个醒:玩归玩,生态红线可千万碰不得。咱们今天就唠唠,怎么在狩猎时既过足瘾头,又能护住山里这些活宝贝。
一、进山前的必修课
别急着往背包里塞弹药,咱们得先把这几样东西备齐活了:
- 区林业局最新版猎物图鉴(2024年修订本记得要盖红章)
- 带红外夜视功能的便携式望远镜
- 强韧度达标的垃圾收纳袋
- 急救包里多塞两包止血粉
1.1 认准狩猎季历
上个月工会新发的《2024-2026年狩猎时序手册》可别当废纸扔了。就拿咱们常去的黑松岭来说,野猪开放期是10月8日到次年1月15日,可要碰上暖冬,还得看林业站的实时公告。
猎物种类 | 法定狩猎期 | 数量上限/人/日 |
华北野兔 | 11.1-2.28 | 3只 |
山鸡 | 10.15-1.31 | 2只 |
二、山里行走的门道
记得去年开春那会儿,小王在溪边发现个野猪窝,激动得差点把对讲机摔水里。后来还是老猎户赵叔看出门道:窝边蹄印浅、粪便稀,说明是带崽的母猪,最后大伙儿愣是绕了三里地。
2.1 辨踪识物的诀窍
- 看粪便得戴手套翻,新鲜程度看湿度
- 树皮啃痕要分锯齿状(鹿类)和平切口(啮齿类)
- 凌晨露水最重的时辰,蹄印看得最真切
2.2 枪口下的取舍
上个月在老虎沟那场围猎,老李头那杆双筒猎枪准星明明对着头,最后打的是后腿——后来才知道那是只怀孕的母狍。这事儿教会咱们:射击角度要控制在猎物侧后方45度角,这样既保证命中率,又不伤及要害。
射击部位 | 致命率 | 痛苦指数 |
心脏区 | 92% | 低 |
后腿 | 45% | 高 |
三、善后工作的讲究
去年深秋那场雨夹雪,刘师傅他们组留在营地的动物内脏引来了狼群。现在工会立了新规:所有内脏必须用可降解袋封装,带到指定掩埋点。
3.1 营地清洁四步法
- 篝火余烬要浇透三遍山泉水
- 食物残渣装双层密封袋
- 弹壳回收换工会积分
- 临时厕所挖深至少60公分
要说最让人舒坦的,还是去年在野狼峪遇见的那窝小山鸡。咱们远远用望远镜瞧着,小东西们扑棱着学飞,老猎户们默契地收起了猎枪。山风裹着松香掠过枪管,那种人与自然的默契,可比扛着猎物拍照带劲多了。
物品 | 传统处理 | 生态处理 |
动物皮毛 | 随意丢弃 | 交回收站 |
弹药包装 | 就地焚烧 | 带回处理 |
山里的夕阳把猎装染成暖橘色,收队时总要多看两眼那些没碰过的灌木丛。工会新发的仿生迷彩服在暮色里渐渐隐去轮廓,远处传来几声悠长的兽鸣,倒像是山林在跟咱们道别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