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孚活动课程里的文化与艺术彩蛋
周末送孩子去上英语课时,发现英孚的教学区变成了迷你美术馆。墙上挂着学员临摹的《星空》油画,角落里摆着青花瓷纹样的手作书签,几个金发碧眼的外教正带着孩子们用黏土捏十二生肖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原来语言学习可以这么有烟火气。
当莎士比亚遇见李清照
咱们平时学英语总爱纠结语法时态,英孚却把文化密码编进了教学场景。上周参加他们的中秋特别课,孩子们用英语讨论完嫦娥奔月的故事后,外教突然掏出iPad展示伦敦唐人街的灯笼展,屏幕上中西合璧的设计引得孩子们哇声一片。
藏在课件里的文明对话
- 新概念单元穿插大英博物馆文物讲解
- 商务英语课模拟国际艺术展谈判场景
- 青少年课程设置世界非遗探秘专题
文化元素 | 艺术载体 | 课程案例 | (来源:EF年度教学白皮书) |
建筑艺术 | 3D打印模型 | 用乐高复现故宫角楼 | 2023年STEAM课程数据 |
传统戏曲 | 英语剧本改编 | 《牡丹亭》片段双语演出 | 华东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案例库 |
艺术实践里的语言魔法
邻居家小姑娘去年在英孚参加了环球艺术周,看她朋友圈晒的结课作品——用英文俳句装饰的浮世绘风格折扇,完全想不到半年前她还是个见到外教就躲的害羞姑娘。
让五感都参与的学习仪式
- 嗅觉:调制各国传统香氛时的原料词汇记忆
- 触觉:陶艺课上学习黏土质地的英文表述
- 味觉:国际美食节中的餐桌礼仪实训
文化彩蛋的打开方式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英孚的线上课程里,课件插图藏着世界名画找不同的游戏。学员群里常有人调侃:"昨天为了找透纳画里的泰晤士河,把天气词汇全记住了。"
节日课程的隐藏副本
- 复活节彩蛋绘制融入色彩心理学
- 端午节龙舟设计结合流体力学
- 圣诞节颂歌改编包含乐理知识
上次参加家长开放日,看见孩子们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上,用英语争论该把敦煌壁画还是西斯廷天顶画放进人类文明胶囊。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吹得沙沙响,恍惚间仿佛听见了文明对话的脚步声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