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蛋仔派对拿起吉他:一份沙雕曲谱的诞生实录
凌晨1点23分,我第6次把拨片弹飞出去的时候,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打开了某种奇怪的次元壁——谁能想到《蛋仔派对》里那些圆滚滚的小东西,居然能和吉他谱扯上关系?事情要从上周三说起...
一、这场荒诞实验的起源
室友阿强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时,突然把手机怼到我眼前:"你看这个!"画面里某位勇士正用水果忍者的切西瓜节奏弹《野蜂飞舞》,评论区清一色"电子越共""音游叛徒"的调侃。我俩对视三秒,同时看向墙角落灰的吉他。
"你说..."阿强露出危险的笑容,"要是用蛋仔撞人的物理引擎写谱子..."
- 周三凌晨2点:下载《蛋仔派对》研究角色碰撞音效
- 周四下午:发现"咸鱼冲刺"技能的音高变化规律
- 周五通宵:在便利贴背面记下27版失败谱面
二、物理引擎变成调音器
游戏里蛋仔撞墙的"咚"声意外接近A4(440Hz),这个发现让我们像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——如果忽略当时两人顶着黑眼圈啃辣条的样子。经过非科学测试得出以下数据:
动作 | 近似音高 | 适用曲风 |
普通撞击 | 降E | 布鲁斯 |
翻滚弹跳 | 不稳定的G# | 实验音乐 |
弹簧床反弹 | 断断续续的C大调音阶 | 故障艺术 |
最绝的是"咸鱼冲刺"技能,当蛋仔拖着蓝色残影撞向墙壁时,会发出类似吉他滑棒的连续音高变化。阿强当场把保温杯打翻了:"这特么不就是现成的哇音踏板?!"
2.1 如何把Q弹碰撞变成六线谱
我们尝试用土法炼钢的方式记录:
- 用手机慢动作拍摄蛋仔的抛物线轨迹
- 把碰撞点对应到吉他指板位置
- 根据两次撞击间隔决定音符时值
- 弹簧床反弹次数=十六分音符连奏
结果第一版谱子长得像被猫抓过的五线谱——直到我们发现可以用游戏里的障碍物排列来模拟小节线。比如连续三个矮台阶正好构成4/4拍的三连音,而那个总让人摔跤的旋转门简直是天然的休止符。
三、当《小星星》遇上派对岛
经过三天折磨,终于产出人类能识别的谱子。以下是改编自游戏地图"糖果风暴"的简易版:
e|-----------------0--3--5--3----- B|-----------0--3-----------5----- G|-----0--2----------------------- D|--2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A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E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注意那个升调部分要模仿蛋仔踩到香蕉皮的滑音效果,具体操作是:
- 左手无名指按5品时故意打滑
- 右手拨弦后立即用掌心闷音
- 加入0.5秒延迟效果器
凌晨4点试弹时楼下大爷敲暖气管抗议,但不得不承认,这种带着游戏物理引擎特有顿感的演奏方式,意外有种故障美学的趣味。
四、进阶版:从沙雕到邪典
当我们把8个蛋仔的团队乱斗录屏转换成多轨吉他谱时,事情开始变得哲学:
- 红队集体翻滚=失真强力和弦
- 蓝方弹簧陷阱=泛音点弦
- 决赛圈缩小时=逐渐升高的颤音
最疯狂的是用30人混战做重金属前奏,需要:
技巧 | 对应游戏行为 |
快速下拨 | 连续击飞特效 |
摇把俯冲 | 跌落悬崖慢镜头 |
feedback噪音 | 卡进地图BUG的穿模瞬间 |
阿强现在坚持要把这个命名为"量子纠缠演奏法",虽然我们第一次公开表演时,台下观众表情像是同时看到了薛定谔的猫和会弹吉他的霸王龙。
窗外鸟叫了,电脑边沿黏着三天前的泡面渣。那个用荧光笔标记的谱子还摊在地上,第17小节处有可乐渍晕开的痕迹——那里原本该是副歌高潮,但现在看起来更像蛋仔们开狂欢派对时打翻的颜料桶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