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狗到底玩不玩蛋仔派对?这事儿得掰扯掰扯
凌晨三点半,我蹲在宠物监控前盯着我家花狗"二饼",这货正用爪子疯狂扒拉Switch手柄——突然就想起前两天知乎热榜那个离谱问题:"花狗玩不玩蛋仔派对?"当时差点把咖啡喷屏幕上,现在看着二饼这德行,突然觉得这事儿还真得认真说道说道。
先说结论:得看是哪种"玩"
我家楼下宠物医院的张大夫说过,狗子对电子屏幕的反应分三种:完全无视型(比如隔壁金毛)、凑热闹型(我家二饼这种)、还有极少数真能互动型(抖音上那些网红狗)。根据《动物认知行为学》里说的,犬类对二维图像的识别能力约等于人类2-3岁水平。
- 物理层面:狗爪子确实能碰触屏幕,但精准操作?别闹
- 认知层面:移动的彩色圆点能引发追逐本能
- 社交层面:主人玩的时候它们可能来抢手柄
实测数据记录(7天观察)
日期 | 游戏时长 | 狗子反应 |
Day1 | 38分钟 | 歪头观察 |
Day3 | 1小时12分 | 用鼻子顶屏幕 |
Day7 | 25分钟 | 趴手柄上睡觉 |
那些让人笑疯的养狗实录
上周在狗友群做了个小调查,收到47份有效反馈。最绝的是3号受访者家的柯基——每当游戏里"淘汰"音效响起,这货就跑去叼来磨牙棒,可能以为主人在惨叫需要安慰?还有只边牧更神,主人挂机时它居然学会用体重压住跳跃键...
不过兽医朋友老李提醒说,每天让狗接触电子屏幕别超过20分钟。他们医院接诊过沉迷《猫咪后院》导致近视的泰迪,这事儿还上过《宠物健康周刊》。
狗子眼中的蛋仔派对
- 移动的色块=可疑的猎物
- 淘汰音效=同伴呼救
- 手柄震动=新式按摩器
凌晨四点二饼开始啃手柄,记录被迫中断。但突然想起去年华南农大的研究显示,经过训练的犬类确实能完成简单触屏任务——虽然成功率比黑猩猩低67%,但比家猫高出一大截。所以理论上说...
要是真较真起来
查资料时翻到2018年《动物行为学》期刊的论文,研究者用特制触屏测试了82只宠物犬。结果挺有意思:
犬种 | 目标追踪准确率 | 触屏反应速度 |
边牧 | 71% | 0.8秒 |
贵宾 | 63% | 1.2秒 |
哈士奇 | 12% | 盯着研究员要零食 |
所以真要较真,边牧说不定真能玩两把简单模式。不过游戏公司朋友小王偷偷告诉我,他们测试版还真做过宠物模式,后来因为萨摩耶把Switch当磨牙棒给咬报废了,项目就搁置了...
窗外鸟叫了,二饼终于放弃折磨手柄,转而去祸害它的胡萝卜玩具。突然觉得这个问题就像问"人类能不能听懂狗语"——取决于你怎么定义"听懂"。就像此刻监控里,二饼把蛋仔周边的盲盒叼进了狗窝,在它眼里这大概就是个会响的新玩具吧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