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晚活动赞助的线下活动策划:让品牌在年味中破圈
腊月里飘着糖炒栗子的香气,街边商铺挂起红灯笼时,老张在超市排队结账听到前面两位大姐闲聊:"今年咱厂要是能像蒙牛那样上个春晚,我家娃准保把牛奶当水喝。"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春晚这根植于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IP,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机遇。
一、为什么企业抢着给春晚"拜早年"
刚过去的2023年春晚,观众规模达9.9亿人次(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),这个数字相当于把整个欧洲的人口聚集在屏幕前。我表弟在县城开的家电卖场,去年赞助了地方春晚互动活动,元宵节还没过库存就清了三分之二。
1.1 春节流量的三个特殊密码
- 场景渗透率97.2%:中国家电网数据显示,超高清电视在春晚期间的唤醒率是平日的3倍
- 决策影响力圈层化:00后陪着父母看节目时,会主动科普"这个品牌在B站超火"
- 情感记忆点密集:就像闻到炸丸子的味道就想起外婆,品牌与年味的绑定能持续发酵
赞助类型 | 平均曝光时长 | 品牌记忆度 | 成本区间(万元) |
传统广告位 | 15秒 | 38% | 500-2000 |
线上互动 | 2-5分钟 | 62% | 300-800 |
线下活动 | 15-30分钟 | 81% | 100-500 |
二、线下活动策划的五个关键穴位
去年帮某奶茶品牌做春晚地推时,我们发现穿着唐装的店员在派发试饮时,如果会说两句拜年吉祥话,转化率能提升27%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庙会上,卖糖人的师傅总爱说"吃了我的糖,来年考状元"。
2.1 时空选择的三重奏
- 预热期(腊月十五至廿三):商场年货区设体验点,就像提前腌制年味
- 爆发期(除夕至初七):社区便民服务点变身品牌驿站
- 延续期(正月十五前后):结合元宵灯会做二次传播
2.2 创意落地的四个象限
见过最巧妙的案例是某家电品牌,在春晚播出时同步开展"家电守岁"活动——只要观众拍下家中使用超过10年的老家电,就能以旧换新。这个创意既蹭了怀旧情绪,又解决了春节物流难题。
三、预算有限怎么玩出花样
隔壁王婶开的面包店,去年只花3万块就做了场漂亮联动:在春晚播出时段,只要顾客能完整唱出《难忘今宵》,当日消费打8折。后来抖音上超市里的春晚话题播放量破了800万。
预算档位 | 推荐形式 | 预期曝光 | 执行要点 |
5万以下 | 商户联合灯谜会 | 5-8万人次 | 聚焦单个社区做深互动 |
10-30万 | 年俗体验快闪店 | 20-50万人次 | 结合地方非遗元素 |
50万以上 | 全城AR寻宝 | 100万+人次 | 需打通线上线下数据 |
四、避开那些看不见的坑
记得某品牌在春晚年货节把促销展台设在超市生鲜区,结果被大妈们误认成特价蔬菜摊。后来他们改成在收银台外设"春晚能量补给站",用免费暖宝宝置换购物小票,ROI直接翻了3倍。
- 时段陷阱:除夕下午4-6点看似黄金时段,实则大家都在准备年夜饭
- 物料误区:红色KT板在超市暖光下容易显脏,改用哑光金更显高级
- 人员管理:给临时促销员准备方言版话术,亲切感提升40%
五、藏在春联里的数据智慧
去年某手机品牌在春联派发中埋了个小心机:上联"拍团圆笑颜清晰",下联"摄新春美景生动",横批"XX手机贺岁"。后来从百度指数看,活动期间品牌搜索量日均增长180%。
窗外传来零星的爆竹声,楼下面包店开始售卖糖瓜——这提醒我们又该为新年做准备了。当家家户户围坐看春晚时,那些巧妙融入年俗的品牌,正在完成最温暖的商业对话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