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把手教你画《蛋仔派对》水波蛋:从线条到上色的保姆级攻略
凌晨两点半,我又在客厅地毯上对着平板较劲——第17次尝试画水波蛋的透明质感时,突然发现把高光画在蛋壳底部反而更真实。这种反常识的细节,正是《蛋仔派对》里水波蛋让人过目不忘的秘密。今天就把我这半个月踩坑总结的零基础绘制指南摊开来聊,保证你看完就能画出会流动的Q弹效果。
一、准备阶段:别急着下笔
上次我直接开画结果翻车的教训太深刻了。现在每次动笔前都会做三件事:
- 观察原角色至少5分钟——注意水波蛋的官方设定里,蛋壳其实是双层结构:外层透明层厚约2mm,内层乳白色
- 准备两种蓝色马克笔(天蓝+湖蓝),普通A4纸反而比专业绘图纸更适合表现水纹
- 在桌上放杯真实的水,观察光线穿过液体的折射角度
1.1 线稿的隐藏技巧
很多人不知道,水波蛋的轮廓线要故意画得不完美。我用废了三十多张草稿纸才发现:
错误画法 | 正确画法 |
用尺子打辅助线 | 左手悬空快速画波浪线 |
追求完美对称 | 让右侧比左侧宽3mm左右 |
记得在蛋壳底部预留1cm空白,后面画水纹时会用到。我上次画太满,结果水波效果全挤在一起像果冻渣。
二、上色时的魔鬼细节
凌晨三点钟的灯光下,我终于试出最接近官方的配色方案:
- 暗部:湖蓝+5%黑色(千万别直接用纯黑)
- 高光:留白处轻轻扫一点柠檬黄
- 过渡色:用棉签晕染天蓝和白色的交界处
2.1 水纹的动态表现
这个要重点说——我参照《流体力学基础》里提到的伯努利效应,发现水波蛋的纹路其实有规律:
- 顶部水纹间隔密(约2mm)
- 中部变成波浪形
- 底部要画3-4个闭合的椭圆气泡
画到第三层水纹时,记得把笔倾斜45度,这样能自然形成深浅变化。上周邻居家小孩来玩,看到我练习稿说"这个蛋蛋在晃哎",就知道方法对了。
三、让角色活过来的小机关
官方设计水波蛋时藏了不少彩蛋:
- 左眼要比右眼低1mm(模拟水面折射)
- 腮红用湿画法晕开,边缘要能看到纸纹
- 手脚的关节处画半透明效果,像泡发的海藻
昨天试了个邪道画法——用牙签蘸白色颜料画反光,结果意外还原了阳光穿透海水的星芒效果。不过要控制力度,我有张画就是刮太狠直接把纸戳破了...
3.1 常见翻车现场补救
颜料渗色时别急着撕画!马上用:
问题 | 急救方案 |
蓝色晕出边界 | 等干透后覆盖白色丙烯 |
高光画太死板 | 用橡皮擦蹭出毛边 |
要是像我上次那样把蛋壳画成正方体,干脆改画成冰块蛋仔,朋友圈居然有二百多人点赞。你看,有时候失误也能变成特色。
画到这儿发现马克笔没水了,顺手在稿子边缘试色居然晕染出很美的渐变效果。所以说啊,画水波蛋最重要的不是技巧,是保持那种"说不定会画出什么有趣效果"的期待感。好了,我得去便利店买新颜料了——记得画到透明层时,留点笔触未干的水痕才最生动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