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期间,皮肤药膏怎么用才科学?这份指南请收好
自从疫情开始,王姐发现邻居们咨询皮肤问题的次数明显多了。"昨天楼上李婶说湿疹又犯了,今天对门小张抱怨口罩捂出痘痘",她边整理家庭药箱边感慨。咱们的皮肤在这个特殊时期,确实承受着更多考验。
一、居家生活改变带来的皮肤困扰
长时间戴着口罩的日子里,很多人发现下巴区域总是泛红发痒。医院数据显示,2022年接触性皮炎就诊量比疫情前增加了37%(《中华皮肤科杂志》2023)。药箱里的氢化可的松软膏用量不知不觉就翻倍了,但这样真的没问题吗?
1.1 常见药膏使用误区
- 把止痒膏当护肤品天天抹
- 看到红肿就加大涂抹量
- 不同药膏混着用"双管齐下"
二、不同症状的用药指南
记得上周社区义诊时,皮肤科老主任拿着几种常用药膏反复叮嘱:"药膏不是万金油,咱们得学学怎么'对症下药'"。
2.1 湿疹类问题
药膏类型 | 单次用量 | 使用频率 |
糖皮质激素类 | 指尖单位1 | 每日2次(不超过2周) |
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| 黄豆大小 | 症状消退后每周2次维持 |
2.2 痤疮类问题
小李最近视频会议总开美颜,就是因为口罩捂出的痘痘。医生建议他早上用过氧苯甲酰凝胶,晚上点涂维A酸乳膏,但特别强调:"维A酸见光分解,涂完可别刷手机!"
三、特殊时期的用药智慧
药房张阿姨发现,疫情期间复方醋酸的销售量涨了快五成。"很多人买药时都说'备着安心',但备药不等于随便用药啊。"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顾客。
3.1 家庭药箱管理小贴士
- 开封药膏标注启用日期
- 不同药膏分格存放避免污染
- 每季度检查一次有效期
最近社区开展安全用药讲座时,护士长演示了"指尖单位"测量法:从食指指尖到第一指节的药膏量,正好可以涂抹两个手掌面积的皮肤。这个方法让不少叔叔阿姨直呼"太实用了"。
3.2 需要警惕的用药信号
异常表现 | 可能原因 | 应对措施 |
涂抹部位灼热感 | 药物过敏/过量 | 立即停用并冷敷 |
症状持续3周未改善 | 用药方案不当 | 预约线上问诊 |
窗台上的绿萝在春风里轻轻摇曳,王姐把整理好的药箱放回柜子。她想起医生说的:"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,咱们既要重视防护,也要学会科学护理。"或许这就是特殊时期教会我们的生活智慧吧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