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儿蛋仔派对二:一场让熊孩子和佛系家长都上头的魔性游戏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2

凌晨两点,我第37次被"秀儿蛋仔派对二"的BGM洗脑到睡不着,突然意识到这玩意儿可能不只是个儿童游戏——毕竟我家六岁侄子和四十岁老姐最近为了抢iPad已经快打起来了。

这游戏到底是个啥来头?

去年冬天第一次在商场看到那个粉紫色蛋仔人偶时,我还以为是哪个山寨乐园的吉祥物。结果今年春节,全小区的孩子突然都开始用那种诡异的弹跳姿势走路,嘴里还念叨着"啵啵啵啵啵",活像一群中了邪的弹簧精。

查了下资料发现:

  • 开发商是那个做过"猪猪消消乐"的工作室
  • 日活用户已经突破800万(其中至少200万是假装陪玩实际自己上瘾的家长)
  • 最魔性设定:所有角色都是会放屁的蛋,战斗方式是用屁股墩砸人

让人欲罢不能的三大毒点

秀儿蛋仔派对二

毒点 具体表现 受害者症状
物理引擎 蛋仔摔倒时会像果冻一样DuangDuang弹 玩家会不自觉地跟着扭屁股
社交系统 组队模式强制语音交流 半夜经常听见小孩对着iPad喊"二叔快救我"
皮肤系统 有会拉彩虹屁的独角兽皮肤 成年男性玩家氪金最多的项目

家长群已经分裂成三大门派

上周幼儿园家长会差点变成辩论赛:

  • 佛系派:"总比玩吃鸡好吧?至少画风可爱"
  • 焦虑派:"我儿子现在写作业都画蛋仔,数学本上全是屁股印"
  • 真香派:(默默展示自己32级账号)

最绝的是我们楼下的张教授,上个月还在朋友圈批判"电子奶瓶现象",昨天被我撞见在便利店买冰淇淋,手机里传来熟悉的"啵啵"声——他正在给蛋仔换装界面挑小裙子。

游戏设计里的心理学陷阱

那个会眨眼的蛋仔角色,每次失败就眼泪汪汪地看着你,这谁顶得住啊?《行为成瘾研究》期刊去年就指出,这种拟人化反馈机制能让多巴胺分泌增加40%。更损的是通关音效,每次"啵啵啵"三连响,我小外甥就跟巴甫洛夫的狗似的开始傻笑。

秀儿蛋仔派对二

意想不到的社交副作用

表姐家双胞胎以前为玩具打架,现在为"谁当粉蛋谁当蓝蛋"能吵半小时。但神奇的是,上周小区停电,我看见七个小孩围着一台快没电的平板,居然自发制定了轮流挑战制——这游戏莫名培养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?

不过也有翻车案例:

  • 王阿姨家孙子把奶奶老年机绑定了游戏账号
  • 李叔叔因为孙子偷用花呗买皮肤,现在全家改用现金
  • 我们公司95后实习生请假理由是"要带游戏CP打晋级赛"

凌晨三点半,我的蛋仔第101次从旋转火锅台上摔下来。窗外传来不知谁家孩子的梦话:"妈妈我明天要当水母蛋..."这魔性的小游戏,大概真的成了某种时代记忆吧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