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活动入口」到底藏哪儿了?普通人最容易忽略的3个细节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2

是否有专门的活动页面或入口

上周五接孩子放学时,听到两个家长在校门口闲聊:「你说那个超市满减活动,我在APP里翻了半小时愣是没找着入口」,这话让我想起昨天帮表姐看她的烘焙店官网时,发现情人节促销信息居然埋在「企业新闻」的第三页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,那些让人挠头的活动入口到底应该怎么设计。

一、藏在手机里的秘密花园

最近帮楼下奶茶店做线上推广时发现,他们的春季限定菜单竟需要连续点击五次才能看到。这让我想起尼尔森眼动研究中的数据:79%的用户在三次点击内找不到目标内容就会直接离开。

1. 主流平台的活动藏身术

  • 淘宝:首页「领券中心」滚动栏+搜索框智能联想
  • 美团:金刚位专题图标+地图页气泡提示
  • 星巴克APP:启动页弹窗+会员专区的折叠菜单
平台类型可见入口数量平均点击次数转化率差异
电商类3-5个1.8次38%↑
本地生活2-3个2.3次22%↑
工具类APP1-2个3.1次15%↓

二、老张面馆的实战教训

小区门口的老张上个月在美团做了「买二送一」活动,结果只带来3单核销。我去他店里吃饭时顺手看了后台,发现活动入口居然藏在商家相册里。这就像把招牌菜写在菜单最后一页,再好的味道也白搭。

三个要命的误区:
  • 把活动页当记事本,文字密密麻麻像说明书
  • 入口图标用抽象艺术设计,用户看得云里雾里
  • 活动过期三个月还不下架,变成「僵尸入口」

2. 看得见的门和隐形的墙

上周帮朋友装修网店时试了个妙招:在商品详情页加了「你可能还喜欢」的瀑布流,把母亲节花束套装放在第三位,结果点击率比首页banner还高27%。这就好比在超市把促销商品摆在货架中间层,既不会显得廉价,又能恰好落在顾客视线黄金区。

是否有专门的活动页面或入口

三、菜市场阿姨都懂的展示技巧

常去的菜市场有个卖豆腐的阿姨,她的促销牌永远用黄色粉笔写在黑板右上角。问她原因,她说:「买菜的人眼睛都往秤那边瞟,那个位置刚好在秤和付款码中间」。这种朴素的位置选择,暗合了费茨定律的人机交互原理。

给老板们的实操建议:
  • 首页首屏至少要有一个活动入口,像超市收银台旁的口香糖架
  • 在用户必经路径埋设彩蛋,比如购物车页面的满减提示
  • 重要活动要做「入口矩阵」,就像地铁站的多个出口指示牌

昨天路过商场看到新开的奶茶店,他们的「买一送一」告示直接贴在扫码点餐的二维码下方,这让我想起以前做过的A/B测试:将活动入口放在支付完成页,复购率能提升41%。这就好比在火锅店吃完结账时,服务员适时递上的代金券。

四、那些年踩过的坑

表弟的健身房去年双十一做预售,把活动入口设计成需要摇晃手机才能出现的动态效果。结果客服电话被打爆,很多中老年会员以为是手机坏了。这让我想起谷歌Material Design指南里强调的:交互设计要像门把手一样直观。

是否有专门的活动页面或入口

3. 看不见的战场

  • 搜索框联想词要包含活动关键词
  • 客服对话框设置自动回复引导
  • 短信通知里的短链要标注入口位置

最近帮岳母调试手机时发现,她手机里有7个未使用的优惠券,都是因为找不到入口过期了。这就像超市把临期商品放在库房最里面,既浪费资源又影响顾客体验。好的活动入口应该像便利店的关东煮,永远在收银台旁边冒着热气。

雨打在窗户上发出细碎的声响,就像用户找不到活动入口时焦急的点击声。或许明天该去楼下咖啡店坐坐,看看他们新换的「第二杯半价」提示牌放在什么位置——毕竟实践才是检验入口设计的唯一标准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